聚焦意象内核 探索诗歌教学新路径

—— 桃源县职业中专高二语文备课组举行《炉中煤》与《红烛》对比阅读专题研讨会

发表时间:2025-04-10 作者:陈 静 文 杨 点击量:0

为深入落实学校集体备课要求,4月10日下午,桃源县职业中专高二语文备课组在达义楼508教室开展《炉中煤》与《红烛》对比阅读教学研讨会。教务科杨丽科长全程参与指导,高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在备课组长文杨老师的带领下,围绕诗歌意象解读展开了深入研讨。

微信图片_20250411152842

会议伊始,主备课人蒯华桃老师展示了两首诗歌的教学课件以及两首诗歌的对比教学设计。蒯老师说:“抓住‘炉中煤’和‘红烛’这对核心意象,引导学生体会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特有的抒情方式更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自由研讨环节,杨丽科长也发表意见。她指出,既然是对比阅读,就应明确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对比?对比什么?对比后能得到什么?随后高二语文组各位教师从教学目标到拓展提升每个教学环节一一进行了研讨,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经过三节课热烈讨论,备课组形成三点共识:一可以构建“意象解码——情感溯源——时代对话”的教学模型;二可以通过意象对比分析明确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三是开发“新旧意象对比创作”“微写作任务群”诗句仿写活动以提升文化内涵。本次备课组挖掘了“意象对比阅读”诗歌教学的新方向,备课组计划下周在全年级开展教学实践,充分彰显集体备课的协同效应,实现集备成果向教学实践的深度转化。

杨丽科长最后总结强调,青年教师一定要在备课组长和各位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在备课组会中积极发言,开展“头脑风暴”式的交流,也期待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汇聚集体智慧,博采众长,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