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是课堂的延伸,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为丰富学生校外生活,亲近自然,接受传统文化熏陶,4月12日,职业中专学生科组织一年级学生走进桃花源,开展了“以读《桃花源记》 探人文自然知识”为主题的课外研学游活动。
走进不一样的教室:桃川书院。老师用轻松的教学方式,从课外再回到课内,世外桃源的环境让这节课显得格外活跃!随后学子们换上服装,体验拜师礼。
桃川书院后有一座凌空而架的竹木吊桥“状元桥”,攀援而上,象征着学业、事业蒸蒸日上。研学导师安排学生进行活动,通过活动在全队中选出文状元和武状元,后穿上状元服拿上对联集体合照留影。
桃花山渊明祠前一方碑刻,正面是由我国著名画家陈白一所造的一副《渊明爱菊图》,线条简练,神采飘逸,远远看过去,画中的陶公神态闲雅,好像正有微风轻轻吹动他的衣摆。石碑的背面刻的是陶渊明《饮酒诗》。
桃花山碑廊,里面存放了唐朝以来在桃花源出土的17方古诗文碑刻,刻有王维、王昌龄、杜牧、袁宏道等诗人描写桃花源的诗词。其中有三方是唐代的碑刻,分别是杜牧、胡曾、李群玉的诗碑。另外还有一方民国时期由桃源知事杨瑞鱣立的昭示碑。
为了纪念刘禹锡而建的“陋室”,陋室前临五柳湖,后倚桃花山,尽显《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境。研学导师为学子们介绍陋室后进行有奖竞猜活动。
在水府阁的奇观廊上,学子们互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在玩闹中不仅展现个人风采,也领悟团队的重要性!
走进桃源工艺术博物馆,便被眼前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柳木根雕——“桃花源记”所震撼!不仅如此,馆内物与作品集中呈现出中国桃花源景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当地人民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学生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让知识变得真实有温度,增加了学生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有力地打造了青少年校外教育“第二课堂”,多维度满足了青少年在知识探究、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人格塑造等方面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